学佛,要不要放下手机?
为了工作,数学教授不用智能手机
最近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,说“数学新视野奖”得主、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恽之玮,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坦言自己没有微信,也不用智能手机。
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,他当着记者的面从口袋中掏出了一款诺基亚的直板手机,说道:“现在是科技的时代,但我的期望却是反方向的,我觉得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电子产品,特别是手机。对我们的工作来说,手机是一个会让我们分心的东西。它影响了我们的思考,尤其是对于事业处在上升期的人来说,手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。”
恽之玮教授对记者说,因为自律性不好,所以自己一直没有用智能手机,与朋友往来大多依靠电子邮件。同时,由于自己不用微信,所以大多数的人也不用微信来联系他。
除了自己不用智能手机外,恽之玮教授还透露自己不会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,比起大多数父母用ipad来做“保姆”之用,他更希望能手把手教育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与恽之玮教授合作研究共同获得“数学新视野奖”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张伟,也非常赞同这一看法。
他很乐意在办公室以外的空闲时光,尤其是“突然上不了网、实在没事可做”的场合进行思考,比如火车上。但是,张伟教授说:“现在,在火车上也不行了,火车上都有网络。”
看到这则消息,笔者感慨颇多,就想起之前有佛弟子说“电视、电脑、手机是现代生活的‘三大魔’”。因为,许多佛弟子由于无节制地使用这些电子产品,长期低头,颈椎受损,视力下降,心念散乱,使身心健康遭到严重损害,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、工作和学习,严重地干扰了自己的修行。
其实,不仅佛教修行人关注到了这些电子消费品的负面影响,社会大众也已普遍关注这一问题。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,以摆脱这些现代信息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比如上面新闻中谈到的恽之玮教授不用智能手机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修行人应节制上网时间,抵制有害内容
作为佛教修行人,可以从恽之玮教授身上学到很多。恽之玮教授老实承认自己自律性不好,所以,就不用智能手机。这样一来,其实也不耽误事情,别人也就只会用电子邮件与他联系,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,很好地保护了自己,能更专注地思考问题。
张伟教授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来思考数学问题,在普通人上不了网感到痛苦的地方,他正好可以用来思考数学问题。
我们佛子尤其是净业行人,有没有像这些教授一样,尽可能地给自己制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呢?有没有随时提起佛号呢?即使不得不用智能手机,我们是否可以给自己每天规定一段时间关机或者不看微信,或者每天只有一段时间查看微信微博,甚至每周戒一两天网呢?有没有认真思考过,我们佛弟子该如何看待这些电子消费品呢?应该如何处理佛教修行与现代网络生活的关系呢?
笔者认为,一方面,我们要承认电视、电脑、手机这些工具的确让生活更为便利,可以迅速获得许多信息,让我们处理信息的效率大大提高。这些电子产品变成大家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工具,自然有其深刻的因缘,不是我们主观厌恶和反对就可以回避的。
因此,我们应该对共业所感的强大力量冷静思考,对于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工具,决不可简单、偏激地排斥和拒绝。
佛教不是反对技术进步,不是要与社会主流隔绝,不是要保守复古,因为那样很不利于佛法在社会上的传播。尤其是在中国,许多人对佛教还有严重偏见,认为佛教是迷信,是落后保守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佛教徒更应该注意,自觉向公众展现一种良好的、积极的、阳光的社会形象,这样才可以感召更多的民众关注佛教,亲近佛教,乃至研究佛教,信受佛教。
另一方面,面对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佛教行者带来的困扰,对修行生活带来的严重干扰,又必须要严肃对待,认真面对。
对于现代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,应如实观察,判别利弊,而不能盲目拥抱,不加思考。
说到底,佛教的基本精神是引导人们从轮回中摆脱出来。大乘菩萨道的目标是善巧方便地帮助一切众生实现解脱,究竟成佛。
所以,对于世俗生活的种种习气和潮流,绝不可一味随波逐流,一定要予以如理地评判、抉择,对于迷失在炫目五彩现代生活中的众生,一定要善巧引导与正向转化。
具体说来,佛教修行者必须认识到,电视、电脑、手机及其类似的电子产品为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,的确让人们的心念更加散乱,难以安定。同时,大量不良信息,尤其是诲淫诲盗的信息传播方便快捷,严重地污染行者的身心,腐蚀行者的信心和善念,危害十分严重。
弘一大师于一九三三年秋在泉州承天寺,向跟随他学习戒律的法师们讲解如何改正不良习惯,其中第六条的内容是:“不阅报。”
其理由是:“各地日报,社会新闻栏中,关于杀盗淫妄等事,记载最详。而淫欲诸事,尤描摹尽致。虽无淫欲之人,常阅报纸,亦必受其熏染,此为现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。故学律诸道侣,近已自己发心不阅报纸。”
读到这则消息,我们不禁感慨万千。与网络相比,现今正规发行的报纸上的内容已经算是有深度和严肃的了,能够认真读报纸的人已经算是很难得了。以今天网络之发达,传播消息之海量,各种暴力、色情内容有毒之程度,是过去时代永远无法想象的。
试想如果是弘一大师这样的修行人,在今天一定会慈悲地告诫我们:远离网络啊!
不只是暴力、色情等有害信息会对人们身心构成伤害,即便是那些看似中性无害的信息,其实也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,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,从而影响人们的思考能力。
手机、电脑之类今天之所以会让我们如此沉迷于其中,让我们的思维肤浅、碎片化,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现代技术让人与人之间可以快捷迅速地互动。
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接受海量信息,充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,令人躁动不安、总是要寻伺攀缘的妄心一直可以得到各种变幻莫测的刺激;而且,我们还可以迅速地评论,无所顾忌地指点江山、臧否人物。
而这些评论也总是可以迅速得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回应,如果获得支持肯定,那就会继续强化我们已有的知见;如果遭到反驳,就会产生争论,乃至生起瞋恨心,彼此攻击、羞辱、谩骂……不经意间造了各种口业。
因此,我们就可以理解,为什么佛教传统除了要求修行者讲正语、禁止绮语外,还鼓励大家止语念佛,也理解为什么闭关修行如此稀有难得,在佛教界总是备受尊重。
因为止语、闭关正是通过控制互动,隔绝消息,屏蔽与外界的交流,为修行人打造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修行空间,便于心念专注,有利入定,开发智慧,的确是一种非常殊胜的修行方便。
《道德经》云“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”,连世间那些淡泊名利的学者们都知道要躲开喧嚣,才能让自己精神集中,才能够做出超出常人的成就。而修行出世法的佛弟子的志向更为高远,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,不是更应该保护自己,让身心少受干扰吗?
佛教向来强调“勤修戒定慧”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。所以,为了开显我们本具的智慧,先不说远离污染身心、使心散乱的智能手机,至少限制使用,不迷恋手机,应该是下手的功夫吧?
网络时代,各种污浊、散乱的信息对人们身心的严重污染,绝大多数人,甚至佛教修行人面对信息污染、干扰的无能为力,更说明了娑婆之恶浊、净土之可贵,更说明了凡夫仅靠自力修行之无力,说明了阿弥陀佛慈悲加持护祐的极端重要性。
由此,现代社会的各种纷扰更加警醒我们,必须发起往生净土之深信切愿,仰靠佛力加持,才能彻底摆脱五痛五烧的恶世苦难。
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网络时代的所谓“三大魔”,其实本性也是空的。只要正确看待,如法地处理好,看透本质,电视、电脑、手机又未尝不可作为学习佛法、传播佛法的利器。关键是,我们有无生起真理之心、解脱之心、普度众生之心、成佛之心?
《楞严经》云:“心能转物,即同如来。”比如,弘一大师当年善巧地利用了世上普遍流行使用的钟表,发明了一种“听钟念佛法”,得到了印光大师的首肯:“凡夫之心,不能无依,而娑婆耳根最利。听自念佛之音亦亲切。但初机未熟,久或昏沉,故听钟念之,最为有益也。”
所以,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究竟是否影响我们的修行,要看我们如何“善用其心”。
网络时代给广大修行人带来的一大福报是:佛教经典易得,检索方便,深入经藏的物质条件大大改善。
只要有人愿意发心,有一定的佛学基础,广读经典乃至阅藏,已经不再是少数有大福报的出家人的专利了。许多在家信众也同样可以读经,不必在藏经楼中闭关修行,大大降低了阅藏的门槛。
由于大藏经早已数码化,通过手机、kindle、ipad等设备,甚至在朝山途中也可以阅藏。大众阅藏在网络时代第一次成为可能。生僻字和难懂的名相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阅网络字典。而且网上有人领诵佛经,可以参加网络共修活动,甚至可以在网上听法师讲经等等。
佛子也可以将自己诵读的佛经上传到网络上,与大众分享,这样可以帮助到其他佛子读诵听闻佛法,功德无量。
修行者对于读经的心得和疑惑,也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介进行交流,向明眼的法师、善知识请教。
只要发心,世俗信息交流的因特网也可以变成佛教修行的因陀罗网。
佛法是因缘法。在坚守佛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,佛法修行应该根据时代因缘,根据不同众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,才能契机。
根机特别好的众生,固然不用多读经典,很快就可以放下一切,老实念佛,真信切愿,求生净土。
但是,根机一般的众生,就要反复多读诵净土经典,闻熏解惑,才能坚定信心,生起不退的往生之愿。
正如弘一大师所言:“上根之人,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,而决不应排斥教理。若在常人,持名之外,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,岂可废弃?”
而许多根机更差的众生,则更需要读诵经典,才能相信三世因果、六道轮回,明白为何一定要皈依三宝,为何要出离世间,才能彻底摆脱轮回,也才能真正生起广大菩提心,立下成佛之志,发起往生净土之愿。否则,很可能受三教合一的民间说法的蛊惑、贻误而破了三皈依,或有愚人念佛只求死后做鬼有钱花、只求人天福报等等。
现在的民众和佛子的识字率大大提高,各种信息传播便捷,如果不长期反复闻熏佛教经典,人们很容易在微信(公众号)、微博上去读那些知见似是而非的邪说谬见,去读世俗的各种俗见,影响修行,耽误往生,岂不可惜?
因此,在信息传播便捷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利用网络熏修佛经祖语,抵御不良信息以及附佛外道的干扰,打好闻思正法的可靠基础,才能让念佛修行不致于发生方向上的偏差,就不会被那种不顾众生的根机特点而一味普遍地提倡“一部佛经、一句佛号、一个师父”的言论所迷惑。
当然,在大众读经学佛的过程中,要有至诚恭敬心,作稀有难遇之想,避免轻慢不敬之过患,方能获得闻法修行之实利。
从弘法的角度来说,那就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优点,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规律,契理契机地传播佛法。
一方面,要善于把佛经祖论、高僧大德的著作开示述而不作、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,向民众和佛子揭露伪经、相似佛法、邪说,去伪存真,彰显正法。
一方面,又要善巧地以众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佛法,比如灵活应用网络语言,图文并茂,编写精致好读的微信,善用视频、音频直播,开展网络答疑、网络共修等等适应新时代的修行方式。佛教应该努力培养网络弘法人才,努力感召网络传播人才学佛,这样才能在网络传播上占据弘法的制高点。
其实,历史上佛教是最善于利用新的传播手段来弘法的。
比如,古代印刷术很早就用来印刷佛经了;还有,印光大师就充分地利用了民国时代便捷的新型邮政系统,通过信函及时与法师交流,指导居士修行,然后用结集出版的方式,最终提高弘法的效率。
印光大师甚至还曾想在上海《新闻报》《申报》刊登广告《普劝全球同胞同念观音圣号》各十天,劝化众生虔持观世音菩萨圣号,以祈化解战争的苦难,早日实现和平。这个想法虽然因为当时战乱未能实现,但却给我们该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弘扬佛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。
今天,广大佛子在善巧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弘扬佛法方面,也做了不少效果显著的尝试,比如“千亿圣号大念诵”的网络共修和“净土大讲坛”的网络弘法,大大地推动了净土法门的传播。
但是,从总体上看,我们今天的弘法,对于网络及其新媒体的充分利用,态度上还比较保守,能力也有待增强,经验也非常缺乏,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使用网络新媒体的各种技术,使网络成为弘扬佛法、利于修行的好帮手。
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
本文转自《净土》,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。
若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